新闻动态
专家观点
  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专家观点

枣疯病传播机制新猜测

来源: 时间:2024-11-14点击:164次

作者:魏敬伟、李姝、王甦

  枣疯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发的枣树致死性病害。当前,人们对枣疯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,对枣疯病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也缺乏充分的解释,这给枣疯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。现今对枣疯病传播机制的研究中都没有给予根蘖苗关注,用枣树根蘖苗来解释一些现象。例如,在同一批相同品种的枣树且管理模式相同的情况下,有的枣树会感染枣疯病,而有的却不会;在枣园中,若树下的枣根蘖发病,次年大树上就会出现枣疯病病枝。基于这些现象,我们猜测枣树根蘖苗受到枣疯病植原体的侵染后,会导致枣树发生枣疯病,以此来解释枣疯病的发病情况。

  已有的研究表明,植原体在病树中的运行方向与同化产物的运行方向一致,它在韧皮部的筛管中被动运输,从地上部分朝着地下根部运行。枣树根蘖苗由枣树地下根系衍生而来,其根系与枣树根系共用一套根系,所以当枣树根蘖苗被植原体侵染时,枣树也会被侵染。

  枣农在枣园管理中经常对枣树喷施杀虫剂,这使得枣树上的植食性害虫数量极少,树上粘虫大多为蝇类。不过,枣园的自然生草以及枣树不断衍生出的根蘖苗,为枣园昆虫在地表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。2024年(4月—11月),我们对枣园昆虫进行了采样调查,在枣园中并未发现菱纹叶蝉,其他叶蝉也很少,但对地表植被进行扫网时发现有许多叶甲科昆虫。我们对采集到的昆虫样本进行了枣疯病植原体检测,结果显示,部分刺吸式植食性昆虫,如绿盲蝽、黑圆角蝉和桃一点叶蝉的检测率分别为21.9%、16.7%和45.8%;而在对咀嚼式口器植食性昆虫的检测中,黄宽条跳甲和三星谷盗的检测率分别为58.3%和72.2%。地表枣树根蘖苗遭到虫媒昆虫取食后受到植原体的侵染,然后通过韧皮部的被动运输转移到枣树地下根系,最终致使枣树感染枣疯病。由此我们猜测枣树感染枣疯病与枣树衍生出根蘖苗的数量相关,枣树根蘖苗的数量越多,越有利于枣疯病植原体的原始积累,打破枣树防御的阈值,从而使枣树表现症状。

  如果这一猜测得到证实,将对枣疯病的虫媒防治和田间管理方法具有重大意义。